完美体育

【干部谈】扛起使命担当 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发布者:宣传部初审发布时间:2022-12-21浏览次数:45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深刻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科学性和必然性,深刻认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目标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为更好地展示完美体育 党员干部在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所感所悟,完美体育 特开辟“干部谈”栏目,各位老师一起探讨如何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努力在新征程上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本期邀请的嘉宾是完美体育 办公室主任杜建清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莉。


扛起使命担当  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完美体育 办公室主任 杜建清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二十大报告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是我们党领航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近期,我反复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由衷感到报告是中国的一部恢宏的百科全书,高屋建瓴,彰显初心使命,内涵丰富,为我们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下面我谈学习二十大报告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紧紧把握“报告主题

二十大的主题虽然只有86个字,却非常鲜明,宣示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几个核心问题。其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示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性问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强调了“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前进”的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明确了“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宣示了党的中心任务。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紧紧围绕大会主题开展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立德树人,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紧紧把握“团结奋斗”之重要。

在研读二十大报告中,“团结奋斗”几个字眼贯穿全篇,是报告的一个亮点。不仅在大会主题中作了强调,更在结束语中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号召:“我们党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伟业,也要靠团结奋斗开创美好未来。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是走好新赶考路、完成新使命任务的重要保证。”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显著的精神标识,也是勇扛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悟“团结奋斗”是重要的生产力,应在各自岗位上,相互协同,共推共进,时时把“团结奋斗”放在心头,落在行动中,凝心聚力谋发展。

三、紧紧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成就,但仍然存在问题,如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报告从七个方面明确了任务要求,要求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常常对标,自我反醒,勇于自我革命,立足“责”,紧盯“事”,聚焦“效”,勤学善思,以踏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踔厉奋发,干在实处,勇立潮头,为完美体育 发展添砖加瓦。同时,要弘扬廉洁的风气,保持干净干事的作风,树立正确的廉洁观、利益观,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四、学懂弄通融入工作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最紧要最核心的是要进一步深刻领悟和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和执行力。

结合到工作中,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和丽水市第五次党代精神,为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丽水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论述,产教融合已成为职业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制度。职业院校要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加强与地方产业行业对接,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科学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与行业企业对接,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队伍和开发一批能随产业发展动态更新的教材;加强与工作岗位、生产过程对接,推进理实虚一体化的教学场景和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提供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完美体育 紧抓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契机,聚焦完美体育 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坚持内涵发展,聚力改革创新,完美体育 党委开展了“151”突破提升行动计划,以修订绩效考核、职称评聘、人才引进等政策,助推完美体育 实现凝心聚力、激发活力,通过制定产业学院成立、专业调整、骨干教师培养、青年干部培养等方案,加强完美体育 内涵建设。全体教师都要在二十大报告的指引下,上下一盘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151”突破提升行动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以系统观念,落细落小,全力高质量完成各项行动任务,努力将丽职院的发展推向新台阶。

 (作者:杜建清)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完美体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赵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深刻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和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从世情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早在 2015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曾经深刻地指出,长期以来我们中国共产党就是要带领中华民族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的三大问题。时至今日,挨打的问题我们彻底解决,挨饿的问题我们也彻底解决。但我们现在从未来的可见的一段历史时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挨骂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 40 余年,我们创造了两个奇迹,经济发展的奇迹,社会稳定的奇迹,但为什么我们放眼于世界,骂我们的声音反而越来越大,可为什么我们有理说不出,为什么我们理不屈而词穷,为什么我们道理说了之后传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定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一定要从成功的做法当中概括出成功的说法来,彻底改变我们挨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一定要塑造一个文明大国的形象,一个东方大国形象,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我们新时代10 年,我们在大国形象的塑造方面,我们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从国情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现阶段是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困扰我们中华民族的最大的文化问题是文化自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关乎国运兴衰,关乎文化安全,关乎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所以当中华民族正在崛起的伟大时刻,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脖子上不能长着一个西方的脑袋,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真正强起来一定要有文化支撑。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提出,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又提出来了文化自强,文化不仅要自信,更要自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之魂,文艺画之文艺诸的原因之一。

从党情层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辉煌百年,我们创造了两个奇迹,经济发展的奇迹,社会稳定的奇迹,但改革开放 40 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自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入手,进而严肃党内的政治生活,净化党内的政治生态。党内的政治文化建设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同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一定要以伟大的建党精神引领构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正是因为我们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我们一方面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国内国外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日益浮现回去了、所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一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一方面我们现在中心任务也已经明确,我们现在就要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文化自信新的理论意义,文化自信成为四个自信当中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最初用了“六个更”来概括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当中的重大作用。他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一种力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习近平总书记把 “六个更”改为了 “三更”和“三个最”,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一种力量。一字之差一字之别,代表着我们党在这方面的理论认识又有所深化

文化自信就是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自身文化影响力的坚定信心。究其实质,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对我们文化创新力的自信,对我们文化普遍意义的自信。所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我们所进行的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模板,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我们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我们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一定要更加自觉的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一定要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我们认为文化自信也支撑起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问题。文化自信是基础,文化自强是关键,如何实现文化自强,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文化强国建设当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中,我们要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要有丰富的指标体系来支撑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文化强国的建设应该包含着五个方面,这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第八部分所谈到的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文化走向自强的路上,应该重点建设的五个方面。第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第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第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五,增强我们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概括: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们这个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意识形态工作我们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我们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应在工作的领导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所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的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双向互融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文明再造、再造文明,所以我们现在正处在这样一个文明再造、再造文明的历程当中,在再造文明的历程当中,中国共产党应该发挥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定要广泛的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提出,我们要广泛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因为社会文明程度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文化强国一定要体现在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之上。党的十九大就已经明确将社会文明程度作为我国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个明确指标和任务。十九大报告是这样说的,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提高,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的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已经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我们这条道路与西方不一样,但同样很成功的现代化之路。所以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不仅将为人类贡献新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而且将把自己在文化创新创造中取得的成果奉献给世界。

(作者:赵莉)


【责编:王微 初审:吴燕华 终审:刘铭】